古代的小蒸籠──不止蒸饅頭,還可蒸人頭

古代的小蒸籠──不止蒸饅頭,還可蒸人頭

:::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 ACADEMIA SINICA

最新情報

Language

ENGLISH

中文

日本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最新情報

来館案内

展覧 & 催し物

コレクション

学習

マルチメディア

ショップ

:::

文物ルーペ

古代的小蒸籠──不止蒸饅頭,還可蒸人頭

このページを共有

:::

1 / 3

古代的小蒸籠──不止蒸饅頭,還可蒸人頭

古代的小蒸籠──不止蒸饅頭,還可蒸人頭(文物館週記110)現代家庭裡有各種蒸煮用具:電鍋、蒸籠、蒸鍋等等,不論質材和外形都有很大的變化,但其基本的原理都和「甗」(音同演)是一樣的:利用熱力把水加熱成蒸汽,以蒸汽加熱烹熟食材。「甗」一般是陶製或銅製的。器形上可分為兩部分:上為大口的盆形甑(音同贈);下為三袋足的鬲(音同例),上「甑」下「鬲」合為一體即為甗。使用時先將水加到「鬲」中,再將食物放於「甑」內。甑和鬲之間有「箅」(音同必),「箅」一般是平而且有孔隙。當鬲中的水受熱煮沸後,蒸汽會透過有孔隙的箅上升到甑內,將食物蒸熟。為防止熱氣從甑中散出,上面會有木製的蓋子。所以甗其實就是古代的小蒸籠。「甗」依器形可分為「聯體甗」和「分體甗」。最初的甗多為「聯體甗」,即甑和鬲鑄為一體,甑內沒有銅箅,可能是用竹等材質做箅子;其後在甑底出現可以固定的箅。「分體甗」是將甑、鬲分開鑄造,甑底部直接設計了氣孔,取代箅的功用。與聯體甗相比較,可以發現分體甗較輕便實用:食物蒸熟後便於取出,且散熱快,又易於加水。所以東周之後的甗大都是分體甗,現代的蒸鍋亦如此設計。(圖右)夔龍紋甗 現代的蒸鍋出土於殷墟小屯331號墓的夔龍紋甗(圖左),就是「上甑下鬲」合鑄的「聯體甗」。甑部呈大口深腹的盆形狀,口緣較厚,有兩立耳。甑底無箅,可能原非銅箅,而是「竹箅」。鬲部由三個圓鼓袋狀組成,末端為柱狀足。其紋飾較簡單,僅在口緣下有一圈九組的夔龍紋飾帶,每組夔龍皆頭部向左,張口捲尾,底飾雲雷紋。其實,商代的銅甗不止可以蒸煮食物,還可以用來蒸煮敵人的頭骨,殷墟就出土兩個例子。(DRM)「殷墟文化」小屯宮殿宗廟區──331號墓

下載

文物館週記110古代的小蒸籠──不止蒸饅頭,還可蒸人頭

その他の記事

前へ

文物館CP值最高的展件──玉馬羈飾

次へ

蘇東坡的奶媽──乳母任氏墓誌銘

ニュースレターに登録する

申し込む

ニュースレターのアーカイブを見る

:::

歷史文物陳列館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886-2-2652-3180

museum@asihp.net

参観情報

水曜日、土曜日と日曜日午前9時30分 - 午後4時30分

来館案内

参観情報

ガイド予約

語音導覽

交通

館內ファシリティ

写真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館について

館の歴史

コレクション フィーチ

展示アイデア

館のチーム

お問い合わせ

フォローする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Twitter

Youtube

Weibo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ボランティアコーナー

サイトポリシー

© 2025. SITE CREDIT

相关推荐

365bet投注网址 日本美容仪排行榜规则

日本美容仪排行榜规则

📅 07-12 👁️ 5745
365bet投注网站 东道主,提前出局

东道主,提前出局

📅 07-09 👁️ 2634
365bet体育在线平台 飞机上安全带怎么解开示意图 飞机安全带怎么系的

飞机上安全带怎么解开示意图 飞机安全带怎么系的

📅 07-16 👁️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