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辞源》(商务印书馆,1995,P953)对“沮”的注解,与《辞海》注解近似,读作第一声为姓氏时,特地将复姓“沮渠”列举出来。对于沮水的解释,“出湖北保康县西南,东南流与漳水合,又东南流经江陵县西境,入于江”,也是指今天源自保康,流经远安、当阳境内的沮河。
综上,今天我们只要读到沮河、沮水、沮漳平原之类的词语,“沮”字都应当发第一声。
今天的沮水,在春秋时期也叫雎水,《辞海》注,“雎水,即今湖北西部的沮水”。《左传》有云,江汉雎漳,楚之望也。据郭汉闵、李云贵、刘济民、袁在平等诸位学者研究考证,《诗经》开篇《关雎》就是产生于远安、当阳沮河流域的诗歌(见袁在平《中国<诗经>首篇,出自宜昌》白龙岗纪事2023.7.7)。诗中描述的“雎鸠”,就是白腹秧鸡(学名白胸苦恶鸟),农村叫它“苦呱子”,一到夏天水稻田里“呱呱”叫声不绝,诗人描述为“关关”之声,立刻优雅了不少。
至于诗中提到的“钟鼓乐之、琴瑟友之”,今天的当阳人办喜事,仍然喜欢请锣鼓班子来捧场,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三千年来,时代在变,沮漳河流域的文化习俗一直没变,今月曾经照古人,沮水河畔一片云。
你是否也觉得天天见的沮河
一下子变得格外有诗意呢!
读对“沮河”
解锁跨越千年的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