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受益于各类任务管理工具的出现,「任务管理」这一个概念也得到了普及,同时,「任务管理」细分领域之一,包含技能学习之意的「目标管理」也逐渐引起各家的重视,尽管各家 APP 对此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功能调整,但多数依然难以满足「切分目标」这一需求点。如何合理的去帮助用户「分解目标」和「当前进度显示」仍是重点(同样是难点)。但在前不久我接触到一款名叫布谷布谷的轻量化「任务管理」应用,基于「一万个小时」的理论所做的功能设计,将更多的比重转移到它「目标管理」上,可以在对应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给用户使用。
不是一款任务管理应用我们接触的大多数任务管理应用是由「标签+列表+过滤」构成的 LTF 系统为基础组成,但布谷布谷对此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仅是取消了「标签」,「过滤」功能也更是被削弱到只有番茄钟使用页面才恰时出现。
LTF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任务管理系统,核心部分是列表(List)、标签(Tag)和过滤(Filter),取其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可以简称为 LTF 系统。布谷布谷对LTF系统所进行的大幅度的改变,已经告诉用户其产品定位已并非常见的任务管理工具,而是一款切入到细分领域的「目标管理」工具。
由此,布谷布谷做出了一个极度贴合使用场景的特色功能:「技能卡片」。
分解目标,拾级而上达成一个项目需要多个步骤;达成一个目标(掌握一门技能)同样需要合理的将其切分为有组织的任务,再逐一达成。
在「技能卡片」页面为自己新建一个技能目标(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更多拓展),例如掌握一门乐器、码下一本小说、学习一门外语等等,最后为它再设立一个预计需要学习的时间。
你可以在布谷布谷的所有功能找到「技能卡片」的影子,这个功能再次告诉我们布谷布谷的核心理念不是 GTD 的「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为这个目标投入足够的时间」。
想要成功培养一个技能需要多种方式,例如你想要学习一口流利的英语,那么你需要:
方式一:每日练习听力,15分钟
方式二:每日练习口语,,15分钟
方式三:针对错误进行有意识纠正练习,15分钟
在布谷布谷里将对应的训练方式转化为任务,并关联上对应的「技能卡片」,两者之间即变为绑定关系(之后任务的完成情况都可以在「技能卡片」中显示,方便我们统计回顾)。
进度把控,回顾练习在上文中提到,添加「技能卡片」是可以设立一个预计目标完成时间。
这就好像你为这个目标设计了一个倒计时的闹钟,你每一次努力就是把指针又往前面推动了一点。
这个功能的设计暗暗吻合著名的「一万个小时定律」,配合关联的任务一起非常直观的展现出目前的进度。
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在布谷布谷进入技能卡片的的二级页面中,所投入时间会以数据形式显示,可以较为直观的让我看到距离目标时间的距离,不过我认为这部分功能在后期迭代中应该再进一步朝着可视化方向优化,这样易用性会更强些。
在技能卡片不仅仅可以看到所投入的时间,跟技能卡片相关的任务也会一一展现,完整的展现练习历程。
当然,并非说花上10000个小时的时间就一定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合理的学习是逐步提升难度并针对性的刻意练习才能合格掌握一门技能,但是多数人中途放弃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距离终点还有多远,当然更需要意识到学习一项技能,培养一个爱好,是一项即使花费金钱,牺多时间也要做的东西,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会让我们乐在其中,所以即使培养一个技能或爱好需要更多时间,也不应该轻易放弃。
执行阶段:番茄钟+白噪音番茄钟+白噪音的这一经典组合可以说是各大 To do 应用的常驻嘉宾,出现布谷布谷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这对经典组合在多数情况下,的确是帮助我们进入专注状态很好的工具。番茄钟除了利用对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计时以外,也承担对技能卡片中累计时间的任务。结尾如果单纯作为一款 To do 应用看,布谷布谷功能还有些局限显得不够全面,但是在「目标管理」&「技能习得」的场景中,布谷布谷做得是足够深入,可以在大多数的场景下帮助我们更好的执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