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本人在豆瓣也发过同样内容的帖子,搬运不需要问我意见也可以不注明出处。
阅前须知:⒈涵盖范围:本赛季出场次数≥10的选手。⒉数据来源:玩加电竞及Score赛高。⒊表格注释:①黄色表示进入季后赛的选手或战队,灰色表示未进入季后赛的选手或战队。②对于大部分数据,颜色越偏蓝表示数值越大,颜色越偏红表示数值越小,部分数据(所有战队的三局率、场均时长、场均被推塔;所有选手的场均死亡、AD选手的分均承伤和承伤占比)例外。⒋排名顺序:选手及战队从左往右的排名顺序按照战队常规赛最终名次排名,同队选手按照出场次数多少从左往右排名。⒌数据受个人打法、战队风格及英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数值大小不代表数据的绝对好坏。⒍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烦请在评论区里提出。
以下为各位置选手的数据
上单(共计23人)
打野(共计18人)
中单(共计18人)
AD(共计17人)
辅助(共计19人)
以下为各战队(共计17支)的数据
PS:希望知道如何查找选手以下数据(单杀次数、分均视野得分、15分钟经济差/经验差/补刀差)的朋友能告知我一下,谢谢。
PPS:关于分均承伤的算法:我认为对于同一支队的五位选手来说,上野辅的承伤高好些(简单来说就是队伍里总得有人挨揍,那让双C挨得揍越少越好)。但对于同一位置的选手来说,我认为承伤低好些(简单来说就是既然大家都要挨揍,那挨得揍越少越好)。关于承伤占比的算法:双C位的承伤占比和其他位置的算法不一样,是我在看了今年夏季赛这两个位置的部分选手的英雄池后决定的。双C位(尤其是AD位)的挺多英雄都不太能抗揍,而团队输出主要靠双c,因此我认为双C的承伤占比不宜过高。
最后,综合了各种意见,我决定把原来分均承伤和承伤占比的算法进行修改,更正为AD位选手的分均承伤和承伤占比颜色越偏蓝表示数值越小,颜色越偏红表示数值越大。其余位置选手的分均承伤和承伤占比与其相反。如果对这两项数据的算法还有更好见解的朋友,欢迎评论区指出。